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紫癜 >> 紫癜病因

老年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作者:未知 时间:2012-10-05 16:29:1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老年性紫癜,顾名思义,多发于老年人。老年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皮肤紫癜及小血肿,多见于60岁以上的男性或女性。老年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出血点或紫癜,以上肢伸侧、手背及颈部多见。治疗老年性紫癜,应了解老年性紫癜的病因。那老年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呢?

  1、老年性紫癜的病理

  老年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本身因素有关。老年性紫癜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老年人皮肤变薄,皮下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弹性蛋白及脂肪组织萎缩和退行性变,使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缺乏支撑,脆性增加。人体皮肤的营养障碍也可使小血管脆性增加。脆弱的小血管在受到压迫和牵拉时易破裂出血,出血最常发生于上述身体的暴露部位。

  另外,老年人血浆及白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随增龄而进行性减少的生理性改变。慢性肝病、抽烟饮酒等因素也会加重这种出血的倾向。

  2、老年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1)肝肾阴虚。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肝阴耗损;或年老肾精不足,不能养肝,水不涵木,水少滋荣,导致精血不能互生,肝肾阴虚,虚火内生,血随火动,络破血溢,渗出于肌肤之间而成老年性紫癜。

  (2)肾脏虚弱。老年人年老体弱,肾精不足,虚热内生;阴损及阳,肾阳不足,虚寒内生,血寒不与气俱行而成紫斑;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先于温煦,导致脾肾阳虚,统摄失职而出血。

  (3)瘀血内阻。年老久病,正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而血瘀;或肝肾阴虚,津亏不足以载血运行,导致血行不畅,甚至瘀塞。

  老年性紫癜患者皮肤发生老年性退行性变,胶原、弹性蛋白逐渐消失,皮下脂肪组织萎缩、松弛,使小血管周围失于支撑,血管脆性增加,导致局部出血倾向。老年性紫癜的出血斑直径为l~4cm,多在轻微外伤后出现,出血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下臂、手及小腿出现紫斑,呈深红色或紫红色。紫斑吸收缓慢,常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伴营养不良或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明显。

  3、老年性紫癜的诊断鉴别

  以上就是老年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而老年性紫癜的发病特点是:主要见于老年人,无明显外感史,反复发作,发病与情志、久病、劳倦等因素有关;出血现象仅见于肌肤,以暴露部位多见。根据这些特点, 老年性紫癜容易诊断,但应与丹毒、出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等鉴别。

  (1)丹毒:丹毒属外科皮肤病的范围之内,以皮肤色如红丹而得名,其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

  (2)出疹:出疹与紫斑的共同处在于都有局部皮肤的改变。但紫斑的斑点是隐没于皮肤之内,已压之不褪色,抚之不碍手;而疹子是高出皮肤表面,压之褪色,抚之碍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有时伴鼻衄、齿衄,严重者可有便血、尿血、吐血,甚至于脑出血。

  (4)感染性紫癜:感染性紫癜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血管损害所致的紫癜。感染性紫癜的机制是由于病原体直接损害血管内皮,也可因细菌毒素或自身免疫性反应,直接损害了毛细血管壁,以及血管炎、细菌栓塞形成等因素所导致的出血。

  感染性紫癜的止血功能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则会出现凝血机制异常,临床上见皮肤瘀斑、瘀点,并可融合成片,严重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药物性血管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发生于使用一些药物后,出现皮肤出血点,但并没有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

  药物性血管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据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由服药后发生特异性抗血管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内皮受损;或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皮肤及结统组织萎缩,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而引起皮肤紫癜。本病除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止血功能正常。

  老年人年龄越大,老年性紫癜的发病机会也越大。因此,老年朋友们要做好老年性紫癜的的预防。如果出现了老年性紫癜,要及时治疗。老年性紫癜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保护肢体,避免外伤,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时间稍长。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