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有哪些心里特征呢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0 16:08:0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传染病,它肆虐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人们谈到结核病仍心有余悸,许多结核病患者在患病后更是不知所措。近50年来,由于高效抗结核药物的问世和合理应用,结核病得到了成功的控制,但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了更好的治疗结核病患者,帮助疾病的恢复,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心里问卷调查知道了心里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其特殊性,依据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以疏导为主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那么结核病患者有哪些心里特征呢?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

  结核病患者有哪些心里特征

  1发病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的症状多无特异性,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治疗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心理压力很大。如担心传染给家人,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怕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表现出消极情绪。有的认为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大,特别是儿童患者,家长担心抗结核药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及肝肾功能。此时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用语言和行动帮助他们解除不良的情绪。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如出现一些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和体征,影响治疗继续。专业人员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注。

  3治疗管理期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进入管理阶段后,有的因经济因素、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而自行中断治疗或复查;有的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认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不象恶性肿瘤那么可怕,所以很难坚持到底。这成为患者管理工作的难点,作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耐心听患者诉说自己的困难和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感到医患的友好与平等,愿意接受并与我们配合。

  4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加之有的医务人员的误导,把一些因结核病治愈后的后遗症当作结核病复发。例如,疗程满后患者的咯血,大多是由于结核瘢痕致使原病灶部位血管畸变,加上感染因素就可出现咯血,这并非结核病的复发,只需对症处理即可。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使之了解自己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心理护理

  5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1)医护人员应让患者了解到,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为有效地控制结核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结核病已是“治有办法,防有措施”的疾病,只要早期发现,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2)应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所作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告知病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治疗需经一定的时间,其中病情还可能会出现反复,这些都属正常,不可过于心切。

  总之,护理工作在结核病的防治、登记、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无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专业人员应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社会环境因素,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环境,早日康复。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