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使用中药治疗鱼鳞病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3-10 08:57:3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鱼鳞病,皮肤顽疾之一,也是治疗过程缓慢的疾病,让广大患者遭受折磨。鱼鳞病的主要表现有四肢或躯干等部位有皮肤干燥、粗糙,外观如鱼鳞或蛇皮状。鱼鳞病有寻常型鱼鳞病、性连锁隐患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四中类型,那对于这四种类型在中医上是如何使用中药治疗的呢?

  中医使用中药治疗鱼鳞病:

  1.大黄蛰虫丸

  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水煎服,日2次。

  大黄蛰虫丸以大黄、蛰虫、水蛭、虻虫、蛴螬、桃仁、干漆活血通络,攻逐淤血;黄芩、杏仁清肺卫,肺外合皮毛,输布津液,卫气于皮毛,肺卫得清,肌肤得养,且黄芩配大黄清淤热,杏仁配桃仁润燥结;重用生地合白芍养血滋阴;甘草和中补虚,与蜜为丸缓和药性。诸药相合,祛淤血,清淤热,滋阴血,润燥结,攻补兼施,峻剂丸服,缓消淤血,祛淤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使淤去新生,肌肤得养而获效。使用本方只要辨证得当,证属淤血内阻,血虚失养即可应用,且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的特点。

  2.生血润肤饮

  当归,生地,熟地,黄芩,天门冬,麦冬,五味子,黄芪,瓜萎,桃仁,红花,升麻。水煎2次,分3次服,日1剂。外用药涂患处,隔日1次。

  本病系因血虚生风,风盛则燥,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所致,遵照刘河间“诸涩枯涸干劲皲竭皆属于燥”之说,治则强调养血滋阴润煤为主,兼以活血祛风清热,倡内服外用并举。选方以生血润肤饮加减内服,外用椒黄膏。方中黄芪、当归、熟地益气生血;天门冬、麦门冬、生地滋阴润燥;佐桃仁、红花润燥活血散瘀;天花粉清热滋阴兼消瘀血;黄芩清肺走表;五味子敛肺益肾;威灵仙祛风达表,共奏滋阴润燥、生血养肤祛风之效。外用椒黄膏,川椒《神农本草经》载其“逐骨节皮肤死肌”;黄连《珍珠囊》谓“诸疮必用黄连”;凡士林直接作用局燥养肤。内外合用,相得益彰,疗效增强而获愈。

  3.五虫药酒

  全虫30g,蜈蚣10g,廑虫25g,白花蛇30g,地龙30g,黄芪30g,黄精20g,生麻黄25g,生熟地各10g,红花20g,当归20g,何首乌20g。研成粗末,过2号筛。用双层消毒纱布包裹后浸入60度优质白酒250ml中密封7天(秋冬季节时间延长),并不断搅动,以利于有效成分浸出。用时每口3次,每次20ml,餐后服(12岁以下患者酌减,孕妇慎用)。

  中医认为本病既有正气虚衰,精亏血燥,又兼风邪中经,令真气失布,津液难达,致使皮肤无以濡养。属标实本虚,虚实夹杂,肺脾胃三脏同病。治当益精养血,补气散瘀,疏表开窍。然临床据此治法选用性平缓之中药施治,往往难奏良效。笔者自制五虫中药酒,以白花蛇、地龙、全虫、蜈蚣等搜风散结力强的动物药为主配成药酒,其药性峻猛,药效迅捷,故可疗顽疾而显效。酒为药引,酒率药行,散布全身,无处不至,再外用药膏直达病所,发挥祛屑润肤之功效。该药酒气味浓烈,对于儿童和女性患者可加白糖调制后服用,以餐后服用为佳。外用药膏,按病损程度轻重敷用,轻者少涂,重者多涂,以肉眼看不见药膏堆积为准。用药期间,最好每周洗浴2次,勿用碱性洗涤剂(如肥皂),以防皮肤干燥。

  4.验方

  生地15g,人参15g,丹参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当归15g等19味中药组成。上述中药水熬制成500ml瓶装口服液,每日服2次,每次50ml,儿童减半。连服3个月为1疗程,根据病情连服1~3个疗程。

  《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篇蛇身候》中论述:“蛇身者谓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世谓之蛇身也。此由血气否涩,通润于皮肤故也。”根据古人的论述,结合临床体会,五脏荣卫气血盛衰与本病有很大关系。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也多以血虚、血燥、肌肤失养为主,而常选用滋阴养血润燥之法。故其病因病机属肝肾阴虚,脾胃衰弱,荣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以上就是关于鱼鳞病中医如何使用中药治疗的方法,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无副作用,通过调理来对疾病的治疗。可以治疗鱼鳞病的中药还有很多,但是是药三分毒,这些中药虽然无副作用,但是患者的体质不同、治疗的时间不同、年龄也不同、性别不同等相关原因,尽量不要自己用药,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治疗,接受个体治疗是比较科学的治疗方式。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