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荨麻疹的饮食注意事项

作者:未知 时间:2012-10-13 16:56:3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小儿慢性荨麻疹是由荨麻疹病毒所引发的一种多见的幼儿传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发烧、出红疹,多半出现在5岁左右的儿童,成人极少见。季节多在春季和冬季。由于小儿慢性荨麻疹病情反复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配合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饮食会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那小儿慢性荨麻疹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先来看下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理才能更好的进行护理。

  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理:

  中医认为,主要是小儿脾胃不足,肺气娇嫩,时邪(小儿慢性荨麻疹病毒)入侵肺胃所致。所以小儿慢性荨麻疹初起在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同时,常伴有口渴、呕吐、泄泻等消化道病症。

  西方医学认为,小儿慢性荨麻疹是因外感麻毒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小儿慢性荨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小儿慢性荨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小儿慢性荨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小儿慢性荨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营养原则适当营养,合理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可使用免疫增强剂,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看了以上对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理的介绍,大家对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护理是否更有信心了呢?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护理主要是远离过敏源,尤其是饮食方面。那小儿慢性荨麻疹的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小儿慢性荨麻疹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慢性荨麻疹患儿应重视食物的忌口,否则不仅会使病症加重,还会损伤肠胃,引起并发症。总的说来,此阶段的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含营养。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临床上多分为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所以在不同的病期仍要进一步强调某些食物的忌口。

  小儿慢性荨麻疹发热期多见发热、咳嗽、流涕、厌食或腹泻等症状,应该给患儿多饮水,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食鱼、肉、虾、鸡等食物,其中最忌油炸粗糙食品和海腥发物,因该类食物多为厚味,最易生湿化热,损伤胃肠,使病情加重。重者则引起高热神昏、抽搐而影响疾病的顺愈。又因本病为热病,还应忌食辛辣香燥食物,以免动火劫津,加重病情。

  出疹期饮食调养非常重要,关系到出疹的顺愈和预后。中医认为小儿慢性荨麻疹非热不出、壮热、口渴、汗出是疹毒外透的佳兆,小儿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一系列征候,都是围绕着出疹,所以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首务就是使疹毒尽快随着疹子的外透而清除。因此在出疹的前后,小儿慢性荨麻疹患儿除应忌食发热期的食物外,更应忌食冷饮、生冷瓜果或甜梅、酸梅等,以免阻塞遏伏热毒,防止小儿慢性荨麻疹不透,热毒内陷,疹毒不得宣泄而出现变征(逆征),严重则可危及小儿生命。

  恢复期多为疹透、热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此时家长最易忽视食物忌口,认为病情已好,应该给患儿多吃一些,以助恢复。因此要特别注意恢复期的忌口。因为患儿经过发热、出疹期,脾胃功能已明显受到损害,虽然病情好转,纳谷转香,但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属恢复阶段,此时不重视忌口,往往会引起发热又起,或出现腹泻、呕吐、胃脘及腹痛而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的并发症。所以,在恢复期,同样要忌食发热期、出疹期该忌的食物,渐渐地增加患儿的饮食量,直至康复。

  总之,小儿慢性荨麻疹患者饮食有很多禁忌,大家需要特别注意。在查出患有小儿慢性荨麻疹这样的皮肤病以后,患者应该首先远离病原,然后再对症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小儿慢性荨麻疹饮食限制虽然重要,但最好不要过分、盲目的限制饮食。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的皮肤病医院,以免引起疾病被耽误治疗,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