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层中角质蛋白形成的过程称之为角化它是从细胞蛋白质转化为理化性质完全不同的角蛋白的过程。角化过程包括胞浆的原纤维性变及胞浆、胞核的分解与消失。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是因长期日光照射或电离辐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过度为主的疾病亦称日光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一种上皮性癌前皮肤病变。好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暴露部位多见。临床以棕红或黄色扁平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少数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但转移极为罕见。单发者可局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疑有恶变时宜早期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

  1.易感者与好发部位 病损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耳廓、手背等。男性患者皮损可发生于秃发处、耳廓和下唇,女性多见于前臂伸侧。

  2.临床症状 损害为局限性呈棕红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边界鲜明,自针尖大至直径2cm以上,多数为数毫米数目不定。可略高出皮面,但无明显高起边缘。表面粗糙,可见角化性鳞屑。强行揭去鳞屑,可见下方的基面红润,凹凸不平,呈乳头状。有时皮损可呈角样突起,形成皮角病变发展缓慢,无自觉症状。皮损周围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确诊须病理检查。鉴别诊断:

  1.脂溢性角化病 表面有油脂性鳞屑,质软表面光滑无质硬的角质层,病理组织学可见表皮内有表皮囊肿形成。

  2.盘状红斑狼疮 有扩张的毛囊孔及毛囊角栓形成,并且有萎缩,皮损好发颜面部,尤其是两颊及鼻部,呈蝶状分布。

  3.恶性雀斑样痣 发生于暴露部位,为色素斑点,不高出皮面可逐渐扩大,直径可达数厘米,为褐色或黑色病期长者约有1/3的损害可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

  4.还应注意与线状表皮痣、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治疗

  1.全身治疗 多发性病损者可口服B-顺维甲酸或芳香维甲酸依曲替酯,0.5~1.0mg/(kg·d)

  2.局部药物治疗

  (1)氨苯甲酸制剂外搽:氨苯甲酸5ml、乙醇60ml甘油10ml,加水至100ml制成氨苯甲酸制涂剂,1次/d。

  (2)抗肿瘤药物:对泛发者或采用抗肿瘤药物如20% 足叶草脂、5% 氟尿嘧啶或10% 氟尿嘧啶丙二醇等,但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

  亦有报道1% 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涂抹后,再涂5%去炎松霜,可明显减轻疼痛、炎症等副作用。或在1% 氟尿嘧啶中加少量类固醇溶液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3)10.5%维甲酸软膏涂抹,或与5% 氟尿嘧啶软膏联合使用,对顽固性皮损有效。

  3.中医治疗法

  (1)水晶膏涂擦:所谓水晶膏是将矿子石灰15g研为细末以浓碱水浸之(约100m1)碱水高出石灰面2指,取糯米50粒,撒于灰上。浸泡1昼夜,将米取出,捣烂成膏。冬季2天1次。水晶膏点涂于皮损处,勿伤正常皮肤,脱痂后可痊愈。

  (2)脱色或黑色拔膏棍疗法:将拔膏加温软化后贴敷于皮损处。经3~5天,取下拔膏,以钝刀刮去软化的角化物。如未愈,再重复使用直到皮损消失。亦可在皮损变薄后,再用5-氟脲嘧啶膏外擦,疗效更佳。

  4.物理疗法 二氧化碳激光法、电灼法、液氮冷冻法能迅速除去皮损,不良反应少。

  5.手术切除 对怀疑有癌变或已有癌变的皮损可予手术切除

  6.X线照射治疗。

  预防

  本病的发生与日光照射密切相关尤其是中波紫外线(光谱为280~320nm)故在户外工作或经常外出者,最好在日光暴露部皮肤上擦防晒剂,如5%二氧化钛软膏、5%对氨基苯甲酸膏和防晒霜等。也可在外出时打伞或戴遮阳帽。

  并发症

  有20%可继发鳞癌。病损合并炎症、糜烂及溃疡时,为继发鳞癌的征兆。

最新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