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作者:未知 时间:2012-10-18 15:11:5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化脓性汗腺炎多发病于大汗腺分布区,出汗多的人发病率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会发生癌变。要治疗就先了解疾病的症状。那么,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化脓性汗腺炎多在青春期后出现症状,继发细菌感染常发生在身体健康、皮肤油脂过多、常有痤疮的青壮年人。毛囊破裂使得其中为在骶会阴、阴囊区单发或多发的、皮下或皮内大小不等、与汗腺毛囊一致的炎性条索状硬结、脓疱或疖肿。以后化脓发生溃疡,瘘道形成,红肿明显,自觉疼痛,溃后排出恶臭的糊状脓性分泌物。但病变仅位于皮下,不深入内括约肌。随着第一个窦道形成,许多窦道相继形成,融合成片,皮下发生广泛坏死,皮肤溃烂,可扩展到肛门周围、阴囊、阴唇、骶尾部、臀部、腰部和股部,愈合后常导致硬化和瘢痕形成。常瘵有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疼痛肿大及肛周出现藏毛瘘。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或并发内分泌和脂肪代谢紊乱等症状。

  可能与体内激素失衡、胚胎发育不良、局部潮湿、吸烟过多、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细菌侵入汗腺、毛囊及与相通之导管,迅速繁殖,放出霉素,使腺管发炎、水肿、阻塞、化脓,在皮下蔓延扩散,形成多个脓肿。皮肤大汗腺部位长期反复发作多发性结节,持续时间最少3个月,不一定排脓或有波动感,但逐渐广泛蔓延,形成许多浅皮下瘘管、窦道和小脓肿,瘘管和肛管常无明显联系,肛管直肠无病变,无肛瘘内口,但有条索状融合的倾向。非大汗腺部位的耳后有黑头粉刺存在是本病早期诊断的标志,月经前多病情加重。

  中医如何来诊断?

  化脓性汗腺炎总属于虚实挟杂,本虚标实。因此辨证首先当辨明虚实,标本之主次。初起表现为硬节、流脓以及炎症。又可伴有全身症状,即标实为主,当辨湿热偏盛,后期则重在局部,因病久者多因正虚为主,故应辨阳虚阴虚之不同。

  1.湿毒内蕴:

  初起肛门周围皮肤表面可见汗腺、毛囊处的小硬结,发红、肿痛、化脓、多自然破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流出糊状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常见于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初起,以硬节、发红、化脓、多自然破溃,流出糊状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要辨证要点小汗腺周围有丰富的节后无髓鞘交感神经纤维,湿毒内蕴下注肛周郁久不散,久则成毒,毒盛则肉腐,肉腐而经常流出臭味的脓性分泌物。

  2.正虚邪入:

  病程经过缓慢,局部可以出现疼痛,炎症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之感。平时多表现为慢性病容、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舌淡、苔薄黄、脉滑。主要见于病程较长的病人,由于病久,正气已虚,肛门周围硬节时有时无。由于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病变部位皮肤变硬,颜色为褐色,舌淡、苔薄黄、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病程日久,脾虚运化失常,则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故而肛周发生硬节。外邪入侵,气血相互搏结而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之证。

  西医如何来诊断?

  1.肛门周围皮下有反复感染化脓不愈,为浅表性皮下小瘘管、病程长、发病慢的病史。节段型或泛发大片型的患者,治疗困难。

  2.为浅表性皮下小瘘管、窦道和小脓肿,外邪入侵,与肛管直肠无明显连系。

  3.无肛瘘内口,应考虚为化脓性汗腺炎。

  通过以上的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及中西医如何来诊断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如果不能确定什么病,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为化脓性汗腺炎,就应该及时治疗。最后,祝大家真题健康,远离疾病。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