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管瘤如何检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4 16:43:0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发病于婴儿或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发病初期时表现症状不太明显。诊断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以及医生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才能确定,婴儿得了血管瘤应该怎么办,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判断出婴儿是不是得了血管瘤呢?下面由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婴儿血管瘤常规检查方法如下

  一、B超

  超声检查价格便宜,简便易行,普遍率高,无创伤痛苦,安全可靠,可短期反复动态观察病灶变化,获得更多的信息,它是CT、MRI所不及的。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多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二、造影超声

  近年来,造影超声在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广大医生所认识。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虑选择性采用肝脏造影超声检查。典型的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于周边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增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此扩展过程缓慢,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等于或高于周围肝组织,这种“慢进慢出”的增强特点与螺旋增强CT类似。有报道造影超声对小肝血管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达100%、87%、94%。

  三、螺旋增强CT

  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CT值约30HU左右。动态CT或螺旋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多数具体典型表现:在快速注射对比剂后20-30s内,动脉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增强密度高于正常肝脏的增强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注射对比剂后50-60s,即进入门静脉期增强,对比增强灶相互融合,逐渐向病灶中心推进,强度逐渐降低;数分钟后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增强,增强密度也继续下降,可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出现“早出晚归”的特征。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时肿瘤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然而肿瘤周围部仍显示这种“早出晚归”的特征。

  四、MRI

  MRI检查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且强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反差明显,被形容为“灯泡征”,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异性表现。MRI动态扫描的增强模式同CT。当CT和MRI的特征性征象已明确诊断时,则不必再行其他价格昂贵或有创检查,更要避免肝穿刺活检。

  五、其它

  肝穿活检准确率低且可导致出血,肝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多无必要。近年来出现的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于排除代谢活跃的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

  婴儿血管瘤的出现令家长很担忧,尤其是近年来婴儿血管瘤患病率的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平时一定要做好婴儿血管瘤预防措施。

  婴儿血管瘤预防措施如下:

  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血管瘤,而且是长期的,主要是由于婴儿血管瘤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并且清兵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极容易被人们忽略掉,因此,家长要对婴儿做长期的观察。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些患者因为知道自己患血管瘤后会承受不住压力,出现一些不了情绪,长期如此极容易导致婴儿血管瘤症状的加重、恶化,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很多疾病,所以,要预防血管瘤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改掉之前吸烟或吸二手烟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会打乱身体平衡,诱发疾病。

  以上是专家的介绍,血管瘤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不管是谁得了此病,都要及早治疗,对于婴儿血管瘤更应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专家建议,在生活中如果不确定是不是血管瘤,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做详细检查确诊,并做正确治疗。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