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作者:未知 时间:2012-10-08 11:30:4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近些年脓疱病渐渐受到了人们关注,因为随着现在社会发张越来越快,污染也渐渐严重起来,所以脓疱病的发病率就高了。但是好多患者及其亲人对该病还不是很了解,只能默默承受着脓疱病所带来的伤害,只有了解了疾病才能找出治疗的方法,从而摆脱它带来的伤害。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下脓疱病是怎么形成的。

  脓疱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由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接触传染所致,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及免疫功能不健全,故对细菌特别敏感,特别是营养不良,气候湿热,过度保暖,皮肤多汗浸渍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多由带菌医护人员或患儿母亲所传染。

  (二)发病机制

  1、薄弱的皮肤屏障新生儿皮肤薄嫩,分泌功能尚未充分发育,表皮寄生的“常驻菌群”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局部的免疫功能低下而易于感染,感染后通过自家接种易泛发全身,或互相传染而造成在新生儿室内的流行。

  2、微弱的体液免疫新生儿血清的IgG低于正常,而且通过胎盘的母体IgG也缺乏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患儿难以抵挡细菌的感染和再感染,尤其见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

  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各种毒素其中表皮剥脱松解毒素先行其道,它能松解表皮细胞间的连接,使其他毒素更易入侵,部分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畏寒,发热,甚至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生。

  4、异常的变态反应

  (1)Ⅱ型变态反应:从继发急性肾炎的脓疱疮患儿中,分离到的致病菌株和肾小球基底膜间具有共同抗原,机体所产生的相应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引起Ⅱ型变态反应造成肾脏的免疫损伤。

  (2)Ⅲ型变态反应:致病菌株的M蛋白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免疫损伤,为角层下水疱,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球菌,纤维蛋白,疱底棘细胞海绵形成,或见少量棘层松解细胞,中性白细胞渗入棘细胞之间,真皮上部血管扩张,充血,有中度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患者想要治疗脓疱病,只了解了它的发病原因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它有什么症状表现,才能依照疾病症状表现,找出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脓疱病症状表现

  1、寻常型脓疱疮亦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者高热达39度-40度,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亦见于掌跖。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新生儿脓疱疮,好发于新生儿,特别是体质较差者,起病急骤,皮疹初为豌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疱液初清亮,迅速变浑浊,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皮损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全身,体温高达39度以上,患儿精神萎糜,呕吐,腹泻,可因伴发毒血症,败血症,肾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虽然脓疱病是现在发病率比较高的病,但人们也无需太过担心,即使患了病只要了患者了解了该病的情况,找到治疗方法,就可以摆脱它所带来的伤害。在此提醒各位患者,患了病不能耽误,需尽快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