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棘皮病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区别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4 15:12:0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黑棘皮病的了解很少,以至于很容易把黑棘皮症与其他疾病搞混。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就采取盲目的药物治疗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意外,给治疗增加难度。现在,就黑棘皮病与脂溢性角化病在病理及临床症状的区别来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黑棘皮病与脂溢性角化病的病理区别:

  黑棘皮病的病理特点:

  黑棘皮是一种皮肤轻度或者中度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引发的皮肤病,一般的病理特征变现为; 表皮发育不佳,基底层的色素比较轻或者没有增多的现象,通常没有角化不全的现象,但会有累及粘膜部位出现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的现象,很少会发生假角质囊肿的现象,部分病例可以看出粘蛋白有所堆积,轻度血管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尔也可以见到中性粒的细胞。

  脂溢性角化病的病理特点:

  脂溢性角化病从病例的变化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他们分别是:角化型,棘层肥厚型和腺样型。这三种类型常常都在一起出现。三种型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有角化过度的现象,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这两种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病变都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基础上,两端表皮正常相连。棘层肥厚型的细胞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棘细胞或者鳞状细胞,而另一种就是基地样板细胞,跟基地表皮细胞很相像,此种细胞就是这种病的特点所在。这三种类型的变化各不相同,角化型的患者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的增生比棘层肥厚明显;由于角质内陷的结果,一般形成假性角质囊肿的比较多。棘层肥厚型者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比较轻,虽然也可以看到角质的囊肿,但是因为表皮加厚的较明显,病变的地方表皮增厚常常会形成粗网的形状,增厚表皮中基底样的细胞多于鳞状的细胞。腺样型者则由多数细束条状表皮细胞构成,此种束条由表皮层向真皮层不断伸展,并互相分支交织;细胞束条一般都是由两层基底样细胞组成。这种类型的角质囊肿比较少见。肿瘤细胞内所含发的色素量随着每个类型的不同都有所不同,角化型色素增多的不是很明显,腺样型色素比较多,棘层肥厚型则多少都不一样。

  黑棘皮病与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区别:

  黑棘皮病的临床特点:

  黑棘皮病的发病者没有年龄的限制,可能发病在任何年龄段,但是中年以后的发病者大约一半以上都会伴随着肿瘤一起发生。发病的原因至今都不是很明确,但据研究表明,黑棘皮病的发生可能跟遗传、内分泌、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一般发生的腋窝,大腿根部等皮肤的皱褶部位。皮肤表面有灰棕色或黑色色素出现,表面皮肤比较干燥、粗糙,还会逐渐增厚变成细小乳头,跟绒毛的形状很相似,到最后有可能进展成疣状或疣状赘等生物,绒毛状改变为其特征的皮肤损害。可能会累及粘膜,常常会发生甲板损害。一般可以分为恶性型、真性良性型、假性型、综合征型及药物型等五种类型。

  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

  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部位一般在脸部,手背上,胸上,背部等地方,除了掌跖外,在四肢等其他部位也很多见,发病初期皮肤损害的现象为多个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皮疹,界限都很清楚,表面呈现颗粒状,大小一般都在1厘米左右,随着病情的加重皮肤损害面积也会逐渐增大,变厚,数目增多,颜色变深,呈现出褐色,甚至黑素疣状丘疹或斑块,表面经常覆有油腻性鳞屑,通常都很难自行消退,但是一般都是良性的,恶化的可能性非常小。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尽早的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详细全面的身体检查,只有确定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切莫不把不痛不痒的疾病当回事,往往会因小失大。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黑棘皮病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区别所做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