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部汗症的疗法有哪些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5 14:18:31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现在使用最多的医治汗症的方法就是手术疗法,很多患者畏惧于手术的危险性选择其他的方法。那么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中医博大精深,难道就没有一个医治汗症的方法吗?下面就请著名的中医皮肤病专家给大家介绍以下,中医究竟能不能医治多汗症?

  中医根据多汗症形成的原因不同,医治的方法也不同

  1、肺卫不固证候。

  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固表。主方:玉屏风散。

  用法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此种医治多汗的中医疗法是通过改善体内燥热之气,从而对多汗现象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营卫不和证候。

  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治法:调和营卫。主方:桂枝汤。

  用法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通过这种多汗症的中医调理,可以帮助大家缓解体内虚寒等表现,辅助医治多汗的一种方法。

  3、风湿犯表证候。

  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治法:祛湿解表。主方:防己黄芪汤。

  用法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4、暑伤津气证候。

  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治法:清暑益气生津。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用法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此种多汗症的中医疗法是缓解身体内虚火,起到缓解多汗的作用。

  5、湿热蕴蒸证候。

  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化湿。主方:三仁汤。

  用法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6、阳脱证候。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治法:回阳固脱。主方:参附龙牡汤。

  用法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7、表虚不固。

  多为阳虚自汗,出汗以头、肩背多,稍活动时更多。症见面色无华,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易患感冒。可用益气固表,以玉屏风散加牡蛎等治之。

  方用:黄氏15克,白术、防风、麻黄根各6克,牡蛎15克、浮小麦10克。一日1剂,上下午分服。

  8、营卫不合。

  自汗为主,汗出怕风、不热或低热、神疲、纳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可调和营卫,用黄氏桂枝五物汤加味治之。

  方用:黄氏、牡蛎、浮小麦各15克,白芍9克,桂枝6克,大枣4枚,姜3片共煮汁,上下午分服。

  9、气阴亏虚。

  以盗汗为主,伴以自汗。患儿睡中冷汗湿背,神疲、心烦少眠、下午潮热、口干、形体消瘦,唇淡红,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数。此病多为病后虚弱及肺结核引起。可用益气养阴的生脉饮加味治之。

  方用:西洋参5克切片另炖服(或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糯稻根30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牡蛎各15克为基本方。如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盗汗不止加麻黄根,可兼用五倍子粉醋调敷脐并固定,每1~2日换药1次。如有肺结核应用抗结核药医治。虚弱的自汗、盗汗的小儿,应常吃百合、白果、莲子、大枣煮粥,或常吃枸杞子炖骨头汤及吃蜂蜜、蜂皇浆、紫河车、乌骨鸡、甲鱼、水鸭子、蛤蚧(煮粥)等食品,忌吃辛辣燥物r汗后勤换衣,并扑爽身粉,注意防风寒感冒。

  专家提醒:中医是诊治多汗症很好的方法。因为中医摒弃了传统的手术微创的方法,主要通过内部调理来起到医治的目的。中医不仅效果好,而且不会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那些担心手术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下上面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可以让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